第384章 古代的蒸器 (第2/2页)
块茎,但煮的时候需要不停搅动。 因为鬲有一个很大的缺陷。 在煮一些粉末状的食物,诸如谷物碾碎之后的粉末,在遇水糊化后,极易沉淀附着在陶壁上,如果不及时搅动的话,陶壁就非常容易因积温过高而爆裂。 为了解决这一痛点,新石器时代晚期,古人在鼎、鬲等陶器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甑。 甑是一种底部有若干小孔的容器。 将谷物放入甑中,再将甑置入鬲、釜等盛水的陶器之上,底部加热将水烧开,通过气孔将蒸汽输送到甑中,利用高温蒸汽将食物烹熟。 这就是古人的第四种烹饪方式——蒸。 据《古史考》载:“黄帝始蒸谷为饭,烹谷为粥。” 可见在炎黄时代,就出现了“蒸”这一烹饪技法。 “呃……怎么了?” 说着说着,徐来突然停住了,因为突然发现,所有人都呆住了。 一个个张大了嘴巴,惊讶地看向自己。 “没……没什么,你继续……” 杨茜下意识想要捂住嘴巴,但却忘了自己还穿着防护服。 太让人吃惊了。 刚刚出土的文物,只是看了一眼,就能说出这么多知识来。 而且,每个论点都有理有据。 余大厨,你确定你是个厨师而不是一位青铜器研究者吗? “古人用的蒸器!!!” 杨茜从震惊中恢复了过来,但其他人却并没有。 因为不少人都意识到,今天这次发现,意味着什么。 “咱们又一次修正了历史!!!” 夏江河哈哈大笑,眼睛里是抑制不住的激动。 在此之前,关于古人使用“蒸”这种烹饪方式的时间并不确定。 有说西周的,也有说黄帝蚩尤等神话时代。 但都拿不出证据。 但今天,有了眼前这件青铜器,他们起码可以在历史的河流中,定下一个锚点。 在这个锚点之前,蒸这种烹饪方式,就已经出现了。 “余大厨,你给这件青铜器起个名字吧。” 夏江河说道。 “嗯!!!” “让余大厨命名?” “我靠,我没听错吧?” 此话一出,在场所有人再次瞪大了眼睛,第一时间都感觉自己听错了。 要知道,夏教授对待文物一向非常严谨,尤其是在对文物命名这一块上。 想当初,夏教授的儿子夏英华挖出鸡豆花石碑的时候,激动不已,当即就提出了一个请求,说能不能让他来给石碑命名。 发现石碑的是他,同时他又是夏教授唯一的儿子。 按理说,这样亲的关系再加上挖掘出石碑的功劳,索要一个命名权并不算过分。 然而,夏教授当即就拒绝了,直接来了个大义灭亲,第二天就将夏英华给调走了。 这事让夏英华emo了好久,好些年过去都产生了心理阴影。 然而,今天,夏教授竟然主动邀请余大厨来命名。 这真的是大新闻。 不过仔细琢磨一下也是,余大厨说得头头是道,或许他心中早就有了一个名字。 “您就别拿我开玩笑了,这东西的名字您肯定知道。” “这样吧,明天……哦不对,后天吧,后天应该差不多了。” “后天我请您和大伙品尝一道美食,您看我猜得对不对。” 徐来呵呵一笑。 糟老头子坏得很,明明心里已经有了正确答案,还在这里试探我。四里阳江的美食复苏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