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1章从历史传承中汲取力量 (第4/5页)
十几万人立马鸟兽散。 随后,国王对失去组织的农民起义军进行了疯狂而血腥的报复..... 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记载的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,过程荒诞的让人难以置信。 归结其原因;就是宗教笼罩在每个英国人心中的巨大精神枷锁,禁锢了反抗精神。 作为强盛的世界霸主和率先进入工业化的国家,英国的工业经济产出占据世界1/3,殖民地遍及全世界,经济实力母庸置疑的强大。 可是,就在几年前刚发生的“爱尔兰马铃薯大饥荒”,前后持续近5年,有100多万爱尔兰人生生饿死,凄惨情景不忍赘述。 这是盎格鲁-萨克逊文化无情的另一面,别说他们不把殖民地的人当人,就是英伦三岛的自己人,剥削起来也毫不手软。 看一看英国争取工业革命初期的“圈地运动”,令大量的英国农民失去土地,只能被迫前往工厂谋取一份艰辛的工作,每日长达十几个小时的艰苦工作,只能换来三块面包。 无良的英国工厂主为了降低成本,大量雇佣八九岁到10来岁的童工,每天只需要给一片面包就可以了。 甚至有些丧尽天良的工厂主,雇用只有五六岁的童工,只是因为这些儿童吃的更少。这是道德的缺失,做人没有一丁点底线,让英国白人工厂组唯利是图地残酷压榨同胞。 ….传承英国白人精神的澳大利亚,直到1967年才立法承认“当地土着人是合法的人类”,而不是可以随意奴役猎杀的野兽,由此可见一斑。 千万不要被后世欧洲的白左文化所蒙蔽,也不要被欧洲人倡导的“人权理念”左右,在盎格鲁-萨克逊文化中,从来就没有“同情弱者”这个说法,这都是后来富裕起来的欧洲人,闲的蛋疼弄出来的东西,可以彰显他们高人一等的优越性。 这样的文化,可不是大唐王国需要的强国文化。 那大唐王国需要什么呢? 其实在老祖宗的文化传承中就有太多选择,杜甫诗云:怨女三千放出宫,死囚四百来归狱。 公元632年 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审查复核死刑桉件时,卷宗中有近四百个死囚,他担心有冤情,唐太宗便挨个与死囚交谈,死囚都说自己犯了死罪,死有余辜,量刑公平,不冤枉。 唐太宗听后很受感动,因为死刑都是秋后处决,就对这些死囚说; 我和你们立一个君子之约,现在是冬天,放你们回去过春节与家人好好团聚,来年秋收之后,咱们再在这里集合。 四百死囚感激涕零,高高兴兴回家了。 第二年秋后,这些死囚都回到了大理寺监狱,没有一个逃跑或隐藏的。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第197卷记载: 辛未,帝亲录系囚,见应死者,闵之,纵使归家,期以来球来就死。 仍敕天下死囚,皆纵遣,使至期来诣京师。 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,无人督帅,皆如期自诣朝堂,无一人亡匿者;上皆赦之。 这是历史记载的史实,每当读到此处李察都会心神震荡,为汉唐盛世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所折服,并且心向往之。 所谓;仓禀实而礼仪足。 历史上的大唐王朝实行的是均田制,人人有地种,全国上下一心,这是经济好转的根本原因。 到了贞观八九年,牛马遍野,百姓丰衣足食,夜不闭户,道不拾遗,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。 那么老百姓有多少地可以种呢? 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,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,永业田二十亩。 老男、残疾受口分田四十亩,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亩,这些人如果为户主,每人受永业田二十亩,口分田三十亩。 考虑到唐朝建立初期,总人口只有200余万户,至贞观13年才恢复到304万户,约1235万余口,有大量的农田可以实行均田制,做到户户有余粮,百姓丰衣足食。 这种情况与现在的大唐王国很相符,所以在政府主导的舆论中,经常会连篇累牍的报道汉唐盛世的辉煌过往,引导王国民众油然升起一股仰慕古风的文化潮流,不由自主的为之深深吸引。 所谓;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 洛杉矶时报开辟有《汉唐盛景》专栏,往往通过一首诗,一段历史记载,引出积压在厚重历史尘埃中的曾经辉煌景象,引导社会公众见贤思齐之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