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唐小女官_盛唐小女官 第54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!随时会关闭!请到→→→点击这里

   盛唐小女官 第54节 (第3/3页)

的朋友,汝阳郡王又有汝阳郡王的朋友,一通呼朋唤友之下,授衣假出行队伍越发壮大起来!

    连已经在虎牢关那边上岗两个月的王昌龄收到信后都欣然来赴会,并且带来了同样曾到边关游历(求职)的朋友高适。

    三娘甚至还在王维那儿见到了闻名已久的孟浩然。

    那可是写“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”的孟浩然欸!

    从授衣假开始的第一天起,光是记录这些闻名已久的诗坛名人所写的诗文就费了三娘不少笔墨。

    每一天她几乎都能见到不同的人邀来的新朋友,要不是她记性足够好,说不准都记不清到底来了多少人!

    她家别业的白墙果然不够用了,岩壁也如她所愿用起来了。

    张旭他们陆续题壁写了诗,其他人过来读过以后也灵感勃发,或多或少都写了几句诗留赠。三娘也如早前说好的那样,把这些题字全都刻在岩壁上,统统变成不怕风吹雨打的石刻!

    有些聚会还被吴道子用画笔记录下来。

    画自然也赠给了提供聚会场地的郭家。

    三娘每日把收集来的诗文编纂成集,这些诗文有些是宴饮时写的,有些则是同游少室三十六峰时写的,她把时间、地点以及同游者都记得一清二楚。

    到授衣假快结束了,三娘也没能见到那位神秘的焦炼师。

    倒是诗文集子攒了好几本。

    连贺知章读了都觉她的记录妙趣横生,命人抄上一批准备自己珍藏以及赠给相熟的亲朋好友。

    这一传十、十传百,李白等人的佳作传播得越发广了,没过多久整个洛阳城的旗亭与酒肆都唱起了新歌。

    不少人后知后觉地发现授衣假期间有过这样一场盛会,都觉得扼腕不已:自己怎么就没去参与呢!

    要知道光凭他们自己的名气,哪怕写一千首诗都没人会看,可要是搭上王维他们这些已经成名的前辈可就不一样了,说不准会有人顺便欣赏他们的才华啊!

    最后文集连李隆基案头都摆了一套,闲暇时便拿起来翻上几页。

    当然,他不过是拿这些游记和诗文打发时间而已,读书人可不可用不能只看文辞好不好。

    有的读书人才华横溢、落笔千言,结果让他们去干个县尉都干不好,谁能放心把朝堂大事交托给他们?

    像这个叫李白的,才思敏捷,写得一手锦绣文章,可若论经世治国的想法那是一点都看不出来。若是要用他,估摸着只能让他当个翰林供奉,让他写写诏书或者写些新词给梨园弟子们唱。

    这样的翰林供奉多了去了,也不差他一个。

    李隆基并不打算马上用其中哪个人。

    入冬以后,天气越发冷了,百孙院的课在第一场雪落下后便停了。三娘出门的次数也少了,每日在家中与兄弟姐妹一起安心读书,不过经常坚持不懈地给朋友们写信。

    不管人家回不回,只要她读书或者写文章想到了对方,便会给对方写一封信托人捎过去。

    得亏她认识的人多,要不然很难找到能顺路送信的人!

    入了腊月,三娘收到李白的信,李白说他想念妻儿,与孟浩然一起先归家去了。他们这次入京求仕依然无功而返,孟浩然已经心生退意,怕是不会再到两京来了。

    三娘读后有些怅然,依稀有些明白李白唱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时到底是什么心情。

    之所以说“必有用”,大抵是因为还没派上用场。

    连他们这样才华横溢的人都有怀才不遇的慨叹,寻常人想要有所成就肯定更不容易。

    三娘给李白回了信,颇为怅然地与家里人一起过了个年。

    年底王维就被张九龄引荐回朝,官拜右拾遗,年后便能上任。也不是什么大官,只是从八品而已,不过算是中书省的属官,可以直接和中书令以及皇帝交流,干得好了很容易升官。

    三娘很为王维高兴,特地冒着小雪跑去祝贺王维顺利回朝。


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