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强国,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_科技强国,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195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!随时会关闭!请到→→→点击这里

   科技强国,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195节 (第1/2页)

    【可惜他的这个地动仪实物并没有留存下来,只是从一些史料典籍中有相关的记录。现代科学家们仿照着描述做了一个,但并没有发现有什么报告地震的作用。】

    【于是,地动仪后来就从教科书上移出去了。】

    【张衡的地动仪,到底是什么样,到底有没有用,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。】

    【可以确定的是,他之所以发明出这个东西,正是因为东汉那时候地震很多,从公元107年到公元125年,十八年里几乎年年有地震。】

    原本站在地面的人都纷纷跌倒在地,地面开出巨大的裂缝。木建的房屋全部倒塌。

    有人凄厉大喊: 地龙翻身了!大家赶紧逃啊!

    旁白声响起:

    “永宁元年,郡国二十三地震。建光元年九月己丑,郡国三十五地震,或地坼裂,坏城郭室屋,压杀人。”1

    【想想,能波及到二三十个郡国的地震,那得严重到什么程度!】

    【后来的地理学家们有研究,表明那一段时期应该是华夏历史上地壳运动最为剧烈的时期之一。】

    东汉。

    邓绥正在和一些重臣在一同观看仙画,其中就有张衡。

    哀家怎么没有见过这地动仪?她问。

    张衡连忙道: 太后,这应该是微臣之后所为。”这句话讲起来实在有些别扭, 微臣现在只是有这个想法,但究竟如何做还没有想清楚。

    邓绥颔首: 你尽快做出来,若是真有用,必有重赏。

    她的眼中闪过愁绪。

    没想到接下来竟然有如此之多的地震!

    她对重臣们说道: “众卿家,这些地震虽都是后续发生的事情,但咱们也必须商量出一个赈灾的章程来。日后可以直接照着章程做事,有例可循,就能节省很多功夫。

    群臣们躬身: “太后圣明!”

    仙画一出,他们再也不叽歪邓绥是女子、后宫不得干政之类的话题了,服从性一下子高了很多。邓绥极为满意。

    只有张衡还在拧眉思索,为什么会发生地震?

    【地震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?】路小柒放了一段地震成因的小动画。

    “地球分为六大板块,欧亚、太平洋、美洲、印度洋、非洲和南极洲。”

    这六个板块都都漂浮在具有流动性的地幔软流层之上,随着地球的自转与公转,软流层会发生轻微的运动,那六个板块自然也会相应的产生运动。

    这也可以解释大陆的成因。

    几大板块不断地漂移、碰撞。

    当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发生碰

    撞挤压时,地面隆起,就形成了如同高耸屏障一般的喜马拉雅山脉。

    这些板块运动虽然已经大致定型,进入到了活动微弱期,但并不是完全静止。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,地壳活动就会相对更加活跃。其中最明显的表象就是地震!

    【而且,地壳运动不仅影响岩石圈,形成地震,还会影响大气圈、生态圈等等,东汉中后期又进入到了小冰河时期,往往几种灾害并发,可以说祸不单行。】

    · …

    有人惊异的嚷道: 咱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居然是在不停移动的?

    “高山竟然是如此来的?”

    好神奇。

    非常颠覆认知的道理,但想想,若非如此,地震的威力怎么会这么大?紧接而来的就是恐慌: “那不会漂着漂着,就断了,或者是重新变成高山吧?”

    肯定不会啊,不然怎么会存在后世?

    那也是!

    最多也就是地龙翻身.…地震吧。

    你说得轻巧,地龙翻身可不是什么好事,要死很多人的!

    东汉的裴秀忽然想起来之前讲最高峰的时候,仙画似乎提到过这座山峰还在不停地生长,一年

    长0.02厘米.

    他对地图地理很敏感,一下子就看到了刚才崛起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珠穆朗玛峰所在。

    这是不是表示,这两个板块之间的运动其实还没有停止?裴秀思索。

    想象一下,两个东西不断地碰撞和挤压,生活在边缘的人们的确是会挺难受的。东汉。

    邓绥简直头大

    这些灾难现在都没发生,她其实完全可以当做不知道,根本不用做任何的应对。但是以邓绥天生的责任心与共情力,她没办法做到置之不理。

    “哎~~~”邓绥在心中叹口气。

    怎么偏偏就东汉遇到了呢?

    仙画语音一转:

    【不过,历史记载最惨烈的一次不是东汉,而是在公元1556年,明嘉靖三十

    四年间十二月十二日半夜,陕西华县发生的8.25级大地震。】

    【这次地震
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