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章 吴中治易 (第2/2页)
“徐氏族学不说在苏州府,在整个南直隶也是首屈一指的。 只是他们族学招收学生要求极其严格,除了徐氏子弟,姻亲故旧,只招那些乡里出类拔萃的学子。 真的是优中选优,培养出来的学子也容易考取功名。” 方元芷深以为然。自己哥哥本来在钱塘上私塾,后来才托关系进的徐氏族学。 在徐氏族学学了几年,回京就考上了秀才功名。后来又在这学了两年,才回京城上的应天府学。 方元芷了解大明王朝的教育体系。 从太祖朱元璋时期,朝廷就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。 国子监是朝廷最高学府。在地方上又建立了府学、州学、县学,此外还有社学。 幼儿启蒙靠的是社学。 社学是设在城镇和乡村地区,以民间子弟为教育对象的一种属于社会基层的地方官学。招收的学生大致是在八岁以上,十五岁岁以下的少年儿童。入学时无需经过考试,招生数额也无限制,凡愿读书者均可入学。 社学学生的前途有两种:一种是成绩优秀的可通过考试跨进府、州、县学的门槛,做一名官办中学的学生。他们在全体社学学生中只占极少数;另一种是自谋生活出路。 府学、州学、县学每年招生的名额,朱元璋亲自做了规定,其定额为府学生员40名,州学生员30名,县学生员20名。府、州、县学每年招生一次,考生有两大来源:一是“民间俊秀”;二是“官员子弟”。 每年招入全国府、州、县学的学生,总数约有36000余人。他们一律称“廪膳生”,政府除按月供给他们每人“食米六斗”外,还对他们实行免费供给以“鱼肉”的伙食优惠,此外这些学生还享有免役特权,并能荫免其家差徭“二丁”。 国子监学生称为监生。 其来源分为五类: 一是会试落榜的举人,称为举监。比如商辂就在国子监学习过。 二是地方官学的生员选拔入监的,称为贡监。 三是一定级别以上的官员及功臣后代,称为荫监。 四是缴纳钱物而买到的监生资格,称为例监。 五是外国留学生,大致来自高丽、日本、俄罗斯等,称为夷生。 国子监的学生,多数都是以考进士为最终目标。 除此之外,国子监有监生历事制,也就是实习官吏制度。 凡在监十余年者,派到六部诸司实习吏事,并考察其勤惰。历练三个月,进行考核,勤谨者送吏部备案待选,仍令继续历事,遇到官缺,依次补用。表现平常的再令历练。下等的取消历练资格,送还国子监读书。 书院、族学等学校,则是民办学校,是官办学校的有效补充。 何敏贤有些羡慕地说:“可惜徐氏族学只收男学生,不收女学生。不然,去长长见识也是好的。” 顾月隐笑道:“谁说徐氏族学只收男学生的?徐氏族学也有女学,不过,只针对徐家女儿。” 方元芷眼睛亮晶晶:“女学都教些什么?”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