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8章 东晓市扛把子 (第1/2页)
“老大就是这个人,他说想和您做交易。” 正聊着,看场子小弟带着六七个人走了过来,指着蔡全无兴奋地说道。 蔡全无看见路边的摊主们纷纷向一位塌鼻大嘴的男子问好,他就知道这人就是黑市的老大了。 “刘老大您来啦!”老沈急忙站起身问好。 蔡全无站在一旁打量着这位刘老大,此人身着中山装,脸上多了一道刀疤,看起来面目狰狞。 之所以说多,那是因为蔡全无已经认出他来了。 他就是当年和蔡全无争抢五彩大罐的刘大宝。 怎么会是他? 虽然惊奇,但蔡全无还是不动声色。 因为蔡全无已经易容了,他不觉得这个刘大宝会认出来自己。 而且当年也是在天黑的临晨,刘大宝未必能看清蔡全无的面相。 “老沈,听陈小二说你今晚大赚了一笔啊!” 刘老大上前没有直接和蔡全无说话,而是先招呼了一下老沈。 刘大宝这个举动,让蔡全无心里对老沈的评价又高了一层。 看来这位老沈的背景不简单啦! “这位小兄弟你好,承蒙看得起我刘大宝,来我这里交易。”跟老沈打完招呼,刘老大便朝着蔡全无做了一个江湖拱手礼。 “哈哈!刘老大的威名在四九城八黑市都很响亮,我今天也算是一睹风采了。” 蔡全无也是花花轿子人抬人。 说是黑市,其实就是鬼市,只不过现在买卖的东西变成了人们生活急需的食物罢了。 蔡全无说“八黑市”也是有由来的。 四九城鬼市历史悠久,直到解放前,在这四九城里,就有了“四城八鬼市”之说。 据说西城老皇城根下的那个最大。 还有德胜门的北小市,宣武门的西小市,崇文门的东晓市,东直门的小市,还有在天桥、高粱桥、朝阳门外等等的小市。 这些小市都后来,都被统称为了鬼市。 四九城比较著名的鬼市有三个,一个是南边的崇文门外东晓市;一个是北边的德胜门附近的北小市;还有一个就是东边的东直门鬼市。 这崇文门的东晓市,在清代时候,就已经形成了,当时它位于崇文门外药王庙,半壁街附近。 这里摊与摊相连,每天开市顾客云集,争购物品。 东晓市上比较出名的是卖估衣的,也就是卖旧衣服的。 还有就是卖旧货的,这些旧物件儿,作为原材料或半成品,买回去后,再加工制成商品出售。 所以说,东晓市既是个旧货销售市场,又是各种行贩搜购原材料或商品的货源集散地。 这也是东晓市的一大特点。 从原材料到成品货物,都在这儿有销路。从而这也让这里的黑市,有了更强大的生命力。 要说哪个鬼市故事更多,那就得数德胜门附近的北小市了。 在早年间,这里跟东晓市不同,因为它挨着什刹海附近的众多王府、豪宅。 所以从清末到民国,在北小市捡漏发财的传说让众多古玩爱好者趋之若鹜。 清末的某些落魄贵族,到最后为了生活,也只能变卖自己老祖宗留下来的那点儿私产。 但由于他们自己有着贵族身份,还要点脸面,所以就趁着天不亮看不清脸时出市售卖,天刚露鱼肚白就赶紧溜回家中,生怕熟人知道了之后奚落。 据传,溥仪的七叔载涛落魄时,就曾经在这北市摆摊儿卖过“破烂”。 这件事儿,最开始知道的人并不多,也没引起外界的注意。 直到有一天,载涛在无意之中错将一只珍贵的明代瓷器,当作一个普通的旧瓷器卖掉了。 捡了这么大便宜的人,就盯上了载涛的小地摊,几乎每天都要来看上一看。 从此,涛贝勒鬼市摆地摊的消息就传开了,因这事,当时还搞得满城风雨。 到了建国前,德胜门北晓市卖文玩字画的少了,卖洋货的却多了起来。 这些东西有美丽国的救济品,也有走私品,种类也是五花八门,既有饼干黄油肉罐头,也有皮鞋大衣望远镜,来这儿逛一圈那就算“开了洋荤”了。 不管你叫它黑市也好,鬼市也罢,在这行里有很多行业切口,也就是所谓的行话。 最典型的就是四九城人嘴里所说的“佛爷”,就是指的是小偷,取的是千手千眼佛之意。 还有就是“低头斋”,又叫“一杆挑”的。他其实就是指那些收买旧鞋,翻新后在摆摊出售的小贩。 这老四九城走街串巷,收买旧货的人,被称为“打鼓儿的”,它又分为打硬鼓儿和打软鼓儿的两种。 这打硬鼓儿的,是指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