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八章 思安思退 (第2/2页)
身边都还有云长他们。你留在关中,才是要多多小心啊!我听子经(牵弘)说,天子在宫中,似乎多有不忿呢!” 陈冲见他露出忿然颜色,知道刘备和天子的间隙已经无法弥合,心中也不禁叹息。他回头看室门紧闭,而后再缓缓说道:“这不是大事,即便你带走这多人,宫省内外,京南京北,都还在我掌控内。唯一值得忧虑的,是武都的董承,我不知其心意。故而我已把他调到你军中,那关西便没什么好担忧的了。” 此前建平将军董承被调到陈仓时,陈冲并没有寄予什么期望。只想他能继续封锁武都,将最后的董卓余部逐渐瓦解。谁知董承到任之后,竟然一反平日守旧的常态,率军成功攻入散关与故道,而叛军或许是山穷水尽了,竟也步步退让,先后让出河池、下辨等要地,最后退入了汶山之中,似乎与白马氐合流了。 这令陈冲大惑不解,他知晓董承的平庸,更知晓贾诩的难缠,武都战事的顺利让他察觉出些许不对,但又抓不出头绪。故而他斟酌一二,在收复武都后,选择将董承所部调入东征队伍内。 至于攻下的武都,就移交给吕布,令他继续清剿董卓残党。陈冲想,吕布与凉人有深仇大恨,虽然性格轻挑,但也算可靠。 “咳!”刘备想到有这么多牵扯,狠狠叹了口气,但他随即又想到了什么,靠过来对陈冲低声说道:“宪和私下里跟我说,此次若是事成,便是封王的时机,庭坚,你怎么看?”陈冲闻听后,低首思量了两刻,而后慢慢说道:“高祖说,非刘氏不王,玄德你可以在回师之时,先于沛县祭祀,告祭高祖,申明族次。如此占据有大义,凯旋回京后,霸府提出此事,也就名正言顺了。” 刘备大喜,他搂着陈冲的肩膀,拍着背说道:“庭坚,你我之情,便是倾尽四海也难以言及,希望你我两家,能百世如一。” 此时时间也不早了,刘备说罢,便带上铁胄,与陈冲一同前往渭北誓师。 这次誓师声势非比寻常,除去受阅的近三万军士外,天子皇后公主还有朝堂公卿都也到场观礼。百姓们听闻后,也都不请自来,将几座渭桥挤得水泄不通,并对着受阅的士卒们指指点点,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,满足些许不能亲临疆场的遗憾。 为阅礼,场中临时搭有一座高台,天子与公卿都端坐后方,而刘备立于高台前端。陈冲端坐在天子身侧,公卿之首,他听着周遭的喧哗声,看向远处刘备阅军的身影,忽然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受。 这一幕他已然熟悉了,几乎每年他都要在这个时节送人出征,但正因为太过熟悉,他心中隐隐产生了一种质疑:这真的会是最后一次大战?一切会有那么顺利?对于权力的斗争似乎无休无止,即使没有率兵征战,他的内心也有些疲乏了。 他暗暗在心里想:过去张良抛弃相位隐居,自己常觉得不可理喻,以为其软弱,胸中志气易消。等自己也在这个位置上,才发现人与人的勾心斗角,当真容易消磨人的斗志。或许再过些许时日,自己应该找一个能够继承衣钵的学生,把新政颁布完后,把朝政交由他维持。这样,自己就可以卧闲农居,以著书立说了却余生。 念及于此,他低首看向前台的徐庶,见弟子正庄严地看向台下众军,这让他心中又不由有几分满足,他想:好在我也算是后继有人了。这么想着,时光很快就过去了。等军士尽皆向东开拔,战马开始竞相嘶鸣,陈冲才缓过神来。他领着百官走下高台,一直送刘备到兰池左近。 此时天空没有太阳,青色的水面与枯黄的野草向北边天迹蔓延,周遭灰蒙蒙黯淡无色。这时候,新建的毗沙门寺里有近百名僧人走过来,身穿着袈裟对着汉军念经祝福,祝愿他们如同毗沙门天一样百战百胜。 刘备听说自己颇具佛相后,一直对佛寺发展较为支持,这座毗沙门寺也是他捐助修建的。不过显然他并不怎么信,临行前,他并不听什么经文,而是在摸着马背,对陈冲笑说:“今日征战,可有诗歌相送?” 陈冲想了一会,对他念道: “上马带楚钩,翩翩度泉州。 小来思报国,不是爱封侯。 万里乡为梦,三边月作愁。 早须清黠虏,无事莫经秋。” 随后刘备和陈冲握手言别,陈冲看他拨转马头,抖擞缰绳,忽然想起炎兴元年,他首次带军出征,好像也是这样一般的情景。刘备显然也想到了,他转回头来,冲着陈冲大声说:“等我捷报!”说罢回头打马而去,一行人马沿着行走的行伍向东抛去,很快就消失在昏涩的天地尽头。陈瑞聪的季汉彰武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