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四十八章:魏徵的心愿,尽快刊印《群书治要》 (第5/5页)
保证太子的安全。不然,这可是几个家族的厄运啊。” 李绩没有想到,魏徵此时吓得六神无主起来。嘴里不住地念叨着,王爷千万不能做傻事。 “玄成,你歇一会。我李绩出身再低微,也不能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。你放心,我不会杀了那小子。” 魏徵的脸色稍微好看一些,“那就好。关几天禁闭,就赶紧放出来。太子还小,贪玩、心散,你今后要盯紧点。” “我听说过,太子派杀手刺杀于志宁,派打手揍了张玄素一顿。于志宁下班回家后,继续为母亲守孝,感动了杀手。杀手才放了他一马。那个张玄素却被打得好几天下不了床。他又爱面子,不敢给李二汇报。话又说回来,就是李二知道了,也只能训斥训斥太子,这事也就算了。” 李绩心知肚明,就是一个三岁的孩子,只要是皇子皇孙,你就得视若神明。 “你说的是事实。可是我们得看太上皇和皇上的面子。何必计较太子的过失。知恩必报,皇上待我们不薄,很看重你和我,把朝堂重任,甚至家里的私事托付给我们,我们不能让两位皇上失望。” 李绩暗叹,魏徵真是一心想着皇族,唯独没有考虑他自己的安危。 身体都病成这样了,还时刻关注着帝国的走向,关注着接班人的培养问题。 忠臣啊。 可惜了,如果能再添十年的阳寿,帝国就不会出现那么多弊端。 “咳咳!” 魏徵突发猛地一阵咳嗽,面如黄纸一般,双目凹陷,双腮低洼。 嘴唇已经萎缩。 “王爷,把我扶到隔壁我的房间去。这是太子的房间,我不能死在这里。” 李绩一阵心酸,伸手扶起魏徵,“玄成,你不会有事的。我给你抓几幅中药,再服服看。” 魏徵来到自己的房间,没有躺倒床上去,李绩扶着他坐在楠木椅子上,让他喘口气。 “王爷,你看我,不会好了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一个人的是非功过,那就留给历史,让历史来评价。” 他转身看着书橱上一排排书籍,强打精神,眼睛里忽然放出一丝亮光来,勉强的挤出一丝笑容,声音沙哑,“王爷,皇上安排的事,我已经办好了。只是还有一件大事,我怕没有时间了。拜托你帮我完成。” 李绩看到书架上的线装书籍,心里纳闷,难道是著书立说。 魏徵梳理一下散乱的头发,喝了一口冰糖水,拉着李绩的手,就像拉家常一样,低声道:“王爷,听我细说。” 贞观初年,李二即帝位后,积极求谏纳言,考察前代治理之得失,寻求长久致治之道。 当时,我作为谏议大夫,给他提出“偃武修文,中国既安,四夷自服”的建议。 他即位第二个月,便下令在“弘文殿”聚书20余万卷,又于殿旁开设一馆,亦即“弘文馆”,作为延揽人才之地。 当时集聚了萧德言、褚遂良、房玄龄、杜如晦等英才,听朝之隙,引入内殿,讲论文义,商量政事,或至夜分方罢。 皇上有感于古代经典卷帙浩繁,难以遍览,即使博览群书,也难以得其精要,由此萌生了编纂《群书治要》的想法。 于是他在两极殿,召集文武百官商议,令我和虞世南、褚遂良及萧德言,从历代典籍中撷取有关立德修身、治国安邦、为君为臣、教民安民之精要,汇编为一册。 在皇上的授意下,我们以“务乎政术,存乎劝诫”为宗旨,取材于六经、四史、诸子百家,“上始五帝,下迄晋年”,删其繁芜,择其精粹,从14000多部、89000多卷古籍中“采摭群书,剪截淫放”,历时5年之久,于贞观五年(631)编辑成书,计65部约50余万言。 读书治国都应“见本知末”“本求治要”,因此我提议将该书命名为《群书治要》。 编纂此书的初衷在于为皇上提供可“取鉴乎哲人”的治国之道,因而,“鉴前世之兴衰,考当今之得失”,成为《群书治要》最为鲜明的特色。 魏徵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,已经累得喘不过气来。 他艰难的举起右手,指着书柜上第一层一排书籍,“所有底稿,都在这里,我离开并州后,希望王爷,帮我保存好,尽快校对排印。” 李绩从从前世的史料中,看过关于这部经典的介绍,可惜的是真本已经遗失。 流传于坊间的,还是从倭国翻译过来的版本。 如今,真本的底稿就在眼前,他如获至宝,激动地半天说不出话来。 “玄成,皇上手里也有存稿吧。” “是啊,他手里的那部书稿,是最初的版本,很多内容没有来得及仔细斟酌。简言之,就是初稿。最终定审稿,还没有完成,我想你在并州能帮我审定完毕,交付弘文馆尽快出版发行。” ……明月坛主的大唐:我穿越唐朝当相师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