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七十章:不能就此躺平 (第2/2页)
育,输在起跑线上的问题,越来越突出。 前世北上广的学子,稍微努力就能进入顶级的学府深造。 那些三四线,小县城、小城镇、小乡村的学子,即使再努力,也难以企及自己的理想高度。 话又说回来,如果没有竞争,抑或如果竞争没有区分度,优势家庭的子女将凭借已有的优势,轻松碾压劣势家庭的子女。 社会将是优势更优,劣势更劣。 那将是“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世族。” 而进入名牌学府就以为可以高枕无忧、前程似锦,轻松获得“钱多事少离家近”的岗位。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那么,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家庭原因输在教育起跑线上的学子就再没有“逆袭”的机会。 这种情况就会使社会格局变得更糟。 贞观初年,社会急剧动荡。 想彻底改变这种“内卷”问题,还需要假以时日。 “宇成,回到军营里给大家说,从现在起,学习就是主要任务。认为家庭背景不好的学子就不要吐槽‘内卷’了。” “如果没有学习成绩这个硬指标的竞争,那么优势家庭的子女,可以轻易通过各种所谓的‘素质’‘背景’‘出身’占据大部分资源。” “告诉他们,‘内卷’虽然残酷,从我的角度看,我不反对‘内卷’下的竞争,我想有两条路可选。” “一是,如果你能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比较好的绩点,则不应该跟风鄙视绩点。” “二是,如果你在绩点上感觉疲于应付、力不从心,则可以去寻找能够体现自己优势的其他信号。” 李绩看着宇成发愣的眼神,“千万不能因为不喜欢‘内卷’,就采取‘躺平’的态度。” “‘躺平’是极不负责任的态度,不但对不起自己的父母,还对不起百万个努力劳作的赋税人。” “毕竟太学的运行经费中,学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,还有很大比例来自户部的拨款,户部款项的来源就是赋税。” 其实,唐初国子监、太学的生源,仍是文武官员、勋封之子孙、曾孙子这些望族子弟。 庶族子弟只能望而兴叹。 四学只有八百人对庶族子弟开放,这些庶族子弟就是各地推荐的所谓“尖子生”。 国子监的学子,由尚书省补录。国子监祭酒把关。 州县的学生,由各州县的长官负责推荐,各地长史把关。 门下省有弘文馆,只招录三十人。 东宫有崇文馆,招录学生只有二十人。 能有机会进入这两馆求学的,那是凤毛麟角。 其实,这两馆的学生只招皇亲国戚。 宰相以及散官一品、功臣身食实封者、京官职事从三品、中书、黄门侍郎之子才有资格入学。 李二登基后,多次到国子监和太学视察,听取祭酒和博士们意见。 对一些有成效和品学兼优的讲师进行奖励。 礼部负责新建校舍一千二百间。 增加律学生员,3260人。 高丽、百济、新罗、高昌、吐蕃诸国,纷纷差遣子弟请求进入太学学习、深造。 帝国生源遍及海内外,人数过万,儒学之盛,前所未有。 李绩想到这,继续鼓励宇成,让他回去做好动员。让更多的人,参与竞争。 虽然明知困难重重,他还是希望宇成他们奋力一搏。 宇成走后,李绩忽然想到好长时间没有回李府了。 李清音入学已经有十多日了,江家的案子也破了,不如相邀李二叔结伴而行。 回李家看看。 他来到街上,在一个弯角处,有一家百宝轩首饰店。明月坛主的大唐:我穿越唐朝当相师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