悟道三国_第七十章大展神威,乌桓蹋顿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!随时会关闭!请到→→→点击这里

   第七十章大展神威,乌桓蹋顿 (第2/2页)

在酒席宴上,乌延大人向陈勇诉苦,说自己是身不由己,不得不听从公孙瓒的指挥。还请骑都尉将军大人不记小人过,他以后一定会为陈勇马首是瞻。

    陈勇自然知道乌延大人的难处,更对他的人品深刻的了解了一番。酒席宴后,只有二人之时。那乌延大人便把这段时间,自己腹地同样被鲜卑族轲比能单于的部众,屡次进犯之事告知了陈勇。而自己不得不听了辽西郡蹋顿大人之言,在渔阳派兵偷袭了李猛巡视的亲卫,就是担心这些鲜卑将士们太过庞大,自己一人应接不暇……

    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,自己的一千大军,被李猛的二百亲卫杀得是落花流水。自此乌延大人认清了一个事实,自己再不能听任何人的指使,要一心跟随在征北将军陈勇的身边,任他趋使。而且还特意遣散了公孙瓒的驻军,在这里等着陈勇将军的到来。

    陈勇又如何不知公孙瓒是因何才会离开的右北平郡?这一切都是幽州牧刘虞大人干涉的结果,和乌延大人没有丝毫关系!陈勇此时已经是既得利益者,又何必再与乌延大人斤斤计较?只不过该让他出的血,自然还是要让乌延大人出到心痛的。

    那乌延大人更是干脆,根本就是毫不犹豫地,便接受了陈勇将军提出来的任何条件。他不仅把马匹准备好了,并且把牛羊都一起准备停当。陈勇心知,自己还是要展示一下自己的实力。否则的话,像乌延大人这种性格之人,估计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倒向他人。

    这次陈勇则是命令裴元绍和周仓二人,随乌延大人的亲卫一千人,前去支援右北平郡后方部署之城池,好一起剿灭那里来的鲜卑族人。三天之后,裴元绍和周仓二人便率军回来了,这场大捷同样是方明和李猛率军,从背后偷袭了轲比能部的人马。

    但是轲比能部参与攻城的人马只有三千人,他们攻城时并不坚决。但是即便如此,方明与李猛的六百重装骑兵,对上这三千人的鲜卑部落的精兵,竟然一样大败敌军。那轲比能率军一看,不可硬敌,便率军败走。

    这一仗轲比能部众不过战死了千余人,只是小受打击,根本就没有伤筋动骨。可是城楼之上的乌延大人的众将士们,都见识到了陈勇将军的这支人马的战力,竟然六百大败了三千多人,这是何等恐怖的战力?自此之后,乌延大人再不敢违背陈勇将军的指令!

    而此时辽东苏仆延部人马,已经伙同辽西蹋顿的大军,一起兵进右北平郡了。那蹋顿是得知陈勇将军,已经率领一两千人,前往右北平郡,要替换下公孙瓒在此地的驻军,要永久在此地驻军了!

    右北平郡乌延大人,乃是辽西郡蹋顿大人的囊中之物,他早就有吞并乌延大人之意。此时自己的兵将又加上了辽东苏仆延部的人马,更是兵强马壮之时。他就决意要兵发右北平郡,要与自己的父亲丘力居大人那样,与这里的大汉守军,决一死战!

    在乌桓蹋顿将军眼里,此战只凭自己的军马,就足矣击败陈勇将军的人马。他此战的目的就是要立威来了,只有自己真正的大败大汉将士了,他才能真正的统领乌桓三郡的四位大人,让他们都听命于己!

    当陈勇得知辽西蹋顿大人,已经伙同辽东苏仆延部人马,一起杀到右北平郡边境,要大败陈勇的驻军!陈勇将军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辽西蹋顿的用意?他这是要来立威了!可是这场大战,你蹋顿就真的认为,可以打败我陈勇的一千多精兵吗?

    陈勇将军虽然熟读《孙子兵法》,想不战而屈人之兵。可是自己现在威名不盛,根本就不可能凭借大汉将士的称谓,就让辽西蹋顿有所胆怯。那乌桓蹋顿伙同辽东苏仆延部人马,便一起号称,集结了乌桓三郡所有人的军马,要来右北平郡踏平大汉的驻军!

    当乌桓蹋顿的军马赶到,陈勇根本就不为所动。而是命令自己的将士们,好好休养三天。这三日只见乌桓人马,在城外变着法的讨敌骂阵,只气得周仓哇呀呀暴跳如雷,裴元绍如热锅上的蚂蚁,坐卧不宁!那些跟随者他们二人的精兵,同样是摩拳擦掌,准备大战一番!

    到了第四日,陈勇才顶盔惯甲,带着裴元绍、周仓二人,率领大军出城迎敌!那辽西乌桓蹋顿的人马,见到右北平郡开城出来一哨人马,他们赶忙派人通知蹋顿大人!那蹋顿赶忙召集人马,包括辽东苏仆延部人马,便一起出了大营!

    他们两位乌桓大人决定,无论如何,此战都要打败大汉将士们威名!只有此战赢了,他辽西蹋顿才能更好的联合乌桓三郡,成为真正的联盟!辽西蹋顿只有立威后,才能总摄三部,使众将士们皆从其号令,形成真正的联盟,使乌桓三郡的势力大增!

    当两军对垒之时,那乌桓蹋顿已经按捺不住,他当先冲出大军,来到了两军阵前……猪的幸福的悟道三国


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